如何通过车厢空气质量监测来延长特斯拉的续航里程?
通过启动空气内循环功能可以延长续航里程,但这将使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短短几分钟内达到危险水平。这种CO2含量是肉眼不可见的,但会影响大脑认知,并导致嗜睡。这对司机和交通安全都会产生危害。
如果先进行空气内循环,将二氧化碳含量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后引入新鲜空气再次循环,会带来什么效果呢?我们称这种技术为按需控制通风(DCV)。由于汽车行业尚不具备这种功能,因此测试只能手动进行。
两辆特斯拉Model 3抵达测试的起点位置——瑞典内陆的一个气温低于0℃的偏远地区。一辆车由《Elbilen》记者驾驶,另一辆车则由我们的工程师驾驶。两辆车经过同等整夜充电后,测试正式开始。
Senseair森尔工程师驾驶的汽车采用常规模式将新鲜空气加热到21℃,而《Elbilen》记者驾驶的另一辆汽车则采用手动按需控制(MDC)模式,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在max 1000ppm二氧化碳浓度(正如大家所了解,目前新鲜空气中CO2的标准浓度为400ppm)。在荒野中行驶120公里后,双方停下来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台车的耗油量几乎没有差别。
也许温度更高的话,情况会有所不同?此时的室外温度接近零度,而且在第一次驾驶过程中天气情况变化很大。他们决定再试一次。在第二次测试中,车厢温度被提升到了30℃。为了适应过高的车厢温度,两位驾驶员脱去部分衣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光着脚,只穿着内衣。
理论上,在外部环境接近零度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温度保持在30℃,就相当于在零下10℃的环境中保持车厢温度在20℃。两辆车从终点折返至起点,再次测试。测试结束后,大家发现,两辆车耗油量的差异仍然很小,无法得出结论。那么,通过这次测试我们有哪些实际收获呢?事实证明,在开启按需控制通风(DCV)系统驾驶时,车窗不会起雾。
另一个发现是,驾驶风格和驾驶经验技术等因素也很重要,并可能影响测试结果。为了避免数据干扰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决定只对其中一辆汽车进行静态测试。这次,我们对同一辆车先后进行了常规外循环和按需控制内循环的两次测试。并且,两次测试的电池充电状态保持相同。
现在揭晓结果!在这次静态测试中,采用按需控制内循环技术的车辆,续航里程大幅提升,表现远超常规外循环模式(差距达2倍以上)。我们的工程师认为,在室外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下, 通过Senseair森尔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调节的按需控制通风(DCV)系统,可以减少加热次数,利用节省的能耗,将续航提升100公里。